(漢藏語研究院制定)
(學科代碼:050107)
一、培養目標
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能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熱愛祖國,有敬業精神,有職業道德,具有本學科系統專業知識,較高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基本要求爲:
(一)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積極投身于黨的建設,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良好道德品質的接班人。
(二)具有本學科堅實、寬廣、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備獨立研究的力,能解決與少數民族文學、語言文化相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能較好地從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及文化領域的研究;能勝任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少數民族作家文學、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等課程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三)掌握一門外國語。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並能用外語撰寫學位論文摘要。達到國家規定碩士學位英語考試水平。
二、研究方向
(一)少數民族作家文學
通過文藝美學、文化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的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對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的發展及演變規律做出科學認識,准確把握研究對象,對少數民族作家文學做出審美判斷和富有理論價值的思考和研究。
(二)少數民族民間文學
主要研究中國(南方)民族民間文學的源流、傳播、形態、文本、敘事類型、文化內涵、藝人狀況、口頭傳統,以及民間文學在民族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獨特價值。
(三)少數民族文學與地域文化
主要研究少數民族文學與地域文化之間雙向的促生、引導、塑造、傳承等關系,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批評能力,以及文化自覺意識與創新能力。
(四)少數民族文學與學校教育
主要研究學校教育與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少數民族文學與民間文化構成,探討少數民族文學、民間文化與學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爲2--3年,原則上爲3年。在校學習年限一般不得超過5年(含休學和保留入學資格)。
凡提前完成培養計劃、修滿規定學分且符合學校有關規定者,學校允許其提前畢業或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指導和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成立由3-5名本專業和相關學科專業的專家組成的碩士研究生指導小組共同指導相關學業。
在培養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取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講授與討論、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注意因材施教,鼓勵和發揮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結合學科專業需要,有計劃地邀請校外專家來校講課。
學生入學後,在學院組織下實行學生與導師之間的雙向選擇,確定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應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從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在碩士研究生入學後第一學年內制定出個人培養計劃,報學院主管領導批准,並送研究生部備案。在執行中若有個別需要改動,應經指導教師與研究生本人研究後,報學院主管領導批准,並報研究生部備案。
建立必要的篩選制度,嚴格進行考核,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六、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一)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
1.遵循“加強基礎、體現前沿、突出特色、兼顧應用”的基本原則,確定本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
2.教學內容應注意加強研究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創新性能力、應用能力等各方面的培養與提高。
(二)學分要求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修夠34學分即可畢業,其中課程學習30學分,實踐環節和學術活動各2學分。
(三)課程設置
1.課程設置情況見下表。
2.第四學期完成學位論文的開題論證工作。
3.第五、第六學期導師著重對學生進行教學科研實踐、學位論文撰寫的指導,具體方式可多樣,平均每周不少于3學時。

課程設置說明:1.實踐環節。研究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科學項目等實踐活動,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並在研究生網站登記,經審核通過,即可獲得2學分。
2.學術活動。由學院統一安排“研究生導師學術講座”和“研究生論壇”(研究生自行組織,導師自願參與指導、點評)。研究生參加“導師學術講座”至少10次,在“研究生論壇”主講不少于2次。
3.上標加*的課程爲漢藏語研究院開設的課程。
(四)考核方式
根據研究生培養方案開設的每一門課程都必須進行考核。考核分爲考試和考查兩種。必修課程考核原則上采用考試方式,社會調查、學術活動、教學實踐、專題講座、文獻綜述等教學環節及實驗課、選修課可以采用考查方式。
考試按百分制評定成績,低于60分爲不及格;考查成績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級評定。不及格的課程或必修環節不能取得相應的學分。
學位論文必須進行答辯,成績按優秀、通過、不通過計。
由于采用學分制,課程考試不合格者不得補考,只能安排重修。
七、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實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本授權點在第三至第四學期進行中期篩選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課程學習、科研創新和健康狀況等方面。考核結果按照“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進行評定。中期考核本著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階段。
八、學位論文
(一)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必須緊密結合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處于本研究方向的前沿領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經過認真調查研究,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或進行嚴謹的科學實驗和社會調查,在充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曆史和現狀的基礎上,與導師討論後確定學位論文題目。
(二)論文開題
第四學期期末之前提出碩士論文開題報告,並按有關規定和程序作論文開題報告。
(三)論文撰寫
學位論文須在導師指導下由本人獨立完成,一般至少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學位論文。在論文答辯前二個月交出。本專業碩士論文的選題須與本專業研究方向相關,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論文的論點明確,結構嚴密完整,應反映作者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熟練的技能,並有新的見解。文字表達正確通順,格式符合學術論文的要求。字數在5萬左右。
(四)論文評閱和答辯
論文的評閱和答辯按學校研究生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